储能狂欢背后新能源强配遭遇高成本共享储能或可突破困境
储能行业如火如荼据天眼查资料显示,最近几天,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储能发展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包括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电业务,储能技术服务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储存能量的努力更进一步
近期,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郭萱高科等企业连续获得储能大单。
储能的爆发与新能源对储能的强势布局密切相关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发布了十四五新能源储能规划或新能源配置储能文件,大力发展新能源+储能
中国化学与物理动力工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强制配置储能的主要原因是政策考虑到了未来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保证新能源发电得到充分消纳和电网稳定,避免弃风弃光。
可是,储能狂欢的背后,是新能源企业在配置储能过程中遇到的成本高,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相关企业积极性不高。
在双重碳目标下,新能源+储能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在这个过程中,强大的储能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储能强,成本高但使用困难。
最近几天,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新能源输配及储能运行情况调研报告》指出,截至目前,各省规划的新能源储能发展目标总量已超过6000万千瓦,是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发展新能源储能的指导意见》提出的2025年3000万千瓦目标的两倍。
储能产业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如上述报告所述,新能源配电和储能的利用系数相对于电网中的火电厂配电和储能是最低的。
对此,刘墉认为,一方面,储能项目并网调度规则不明确,地方执行不到位,另一方面,储能项目的安全性没有经过严格的评估和系统的认证,可能存在网侧调度的心理担忧此外,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不高,对电网影响较小,我国电网的稳健性基本可以保证
更大的问题不仅仅是投资率低报告指出,新能源储能的成本高于火电和抽水蓄能的灵活改造目前新能源配电和储能的投资成本主要由新能源企业吸收,叠加锂离子电池成本上升,给新能源企业带来很大的经营压力
对于储能电站的充放电价格,或者说储能电站如何参与调频调峰,电价和频率需要相对明确,这样才能调动新能源电站的储能,积极参与电力市场中国电力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储能研究所副所长齐宏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一年,由于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储能成本快速上升部分企业盈利能力有限,选用的产品质量不是很好,也导致一些储能电站安全隐患频发
强制分配和存储的比例有待商榷。
除了成本高,利用难之外,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不少企业提到新能源强制分配储存比例有待商榷。
"储能配置规模的科学性有待加强."三峡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部分地区将调蓄作为新能源建设的前置条件,同时采取一刀切的调配标准,没有充分考虑区域风力资源,太阳能资源和用电能力的明显差异,导致储能在供电侧的比重越来越大。
中国核电相关负责人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需要统筹考虑储能配置规模和储能调用频率,制定科学合理的储能配置比例,期限和总规模制定保障政策,确保储能以参与辅助服务为主要应用方式,同时确保储能在现货交易市场充分发挥作用,解决弃风弃光问题
事实上,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发表了一篇题为《完善储能成本补偿机制》的文章,明确指出储能技术的成熟度和实用性有待提高部分地区将配套储能作为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前置条件,但不明确如何参与电网调度而且供电侧储能参与辅助服务的市场条件不成熟,相关政策实施效果差,部分配套储能利用率低,新能源企业主动投资积极性普遍较低
不清楚能不能调度,调度的空间有多大新能源配置多为政策驱动,主要是为新能源项目拿路,实际市场驱动力还比较弱刘墉还进一步提到
这意味着企业在储能方面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
共享储能能否突破困境。
尽管短期存在强储能瓶颈,但长期来看,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储能仍是大势所趋。
储能是新能源发展的必经之路新能源电力要想成为主力电源,离不开储能嘉泽新能董事长陈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计提准备金势在必行,但现在是考虑如何计提准备金的时候了
强配储能盈利难,市场化等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储能的商业模式不够清晰,共享储能成为行业新的探索方向。
根据消息显示,山东,湖南,浙江,内蒙古等省份相继出台储能建设指导意见,鼓励投资建设共享储能电站。
共享储能是指由第三方投资建设的集中式大型独立储能电站,既满足自身电站需求,又为其他新能源电站提供服务它服务于原本只服务于单个个体的储能到多个个体,通过科学的协调和控制为用户提供有效的服务
在陈波看来,发电侧的储能并不是电网直接调度的,只是为电厂做了很小的储备收益只靠峰谷电价差,投资回报率低,发电侧建设积极性不高短期内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改成共享储能,为电网平稳稳定运行提供调峰调频调压功能将各个共享电厂的储能集中在一起,建成一个大型储能电厂,由电网直接调度调峰可以有差价,所以会有好处将新能源和储能有效盈利地结合起来,新能源+储能才能逐渐成为真正的主电源
SDIC电力相关人士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正在与合作伙伴一起,结合新能源配置和共享储能,积极推进新能源储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和应用。